✨想要vs需要✨
今天晴晴看到喜歡的娃娃、玩具時,意外的沒有吵著要買,還跟自己說:「我們家已經有很多娃娃了,買回去也是放著。」、「剛剛已經買了衣服和書了,不要再買玩具了。」
晴晴能控制自己的慾望,並適當處理情緒,為母感到欣慰😢。
還記得在她一兩歲時,曾經也出現躺在地上暴走的畫面,隨著她年紀增長,不斷引導她need與want的不同,還有想要的東西很多,要如何在有限的預算,做出取捨。更殘酷的現實是,想要什麼並不一定能擁有,有些時候還要衡量自己的能力。
棉花糖理論告訴我們,能夠克制自己慾望的孩子,將來的成就會比較高,研究也顯示,物質慾太強的孩子,人際互動技巧較差。
今天看到冰雪奇緣的玩具時,媽媽其實內心也想要,但實在不能無止境的滿足孩子的慾望,所以只好忍痛跟Elsa說bye bye 😢。
分享幾個引導方法:
1. 預告買或不買
舉例來說,在走進玩具店前,可先告訴孩子,我們只能買什麼東西,或是我們只是逛逛,只看不買喲!還有請孩子思考,在有限的預算,必須學會取捨。
2. 堅決說不
不管孩子怎麼哭鬧要求,不需要買的東西,就是沒有要買。即使看到孩子泛淚無辜的表情也不行✋。
3. 延宕滿足
告訴孩子「等我們需要的時候再買」,或是等到生日的時候,再思考自己最喜歡哪樣東西當禮物。延宕滿足能幫助孩子,學會自我控制、自律,並學會「等待」、「期望」。
題外話,晴晴第一次收到,市政府發的兒童節禮物,這兩天路上也都是小企鵝,大家的禮物是什麼呢😄?